法律法规、 政策指导意见

什么是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就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相互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定义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法释〔2020〕6 号 第一条>)
什么是民间融资登记机构?
民间融资登记机构是各地政府为规范民间借贷,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利,规范借贷行为,而牵头成立或委托行业协会牵头成立或经审查同意具有相应资格的企业成立的,专门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登记、指导的中介服务机构。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平台不得存在以下行为:

(1)不得以任何形式吸收或变相吸收资金;

(2)不得以发行债券、委托投资凭证、代理投资凭证、受益凭证、有价证券代保管单和其他形式筹集资金;

(3)不得对外开展直接投资、融资业务;

(4)不得从事股权、债权及金融资产权益等要素交易;

(5)不得从事资金代理结算业务;

(6)不得为融资行为提供任何形式担保;

(7)不得非法泄露投融资客户的个人信息,但是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司法机关要求提供、投融资客户授权的除外。  

更多
民间借贷借款人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1)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用户信息及融资信息;

(2)提供在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未偿还借款信息;

(3)保证融资项目真实、合法,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不得用于出借等其他目的;

(4)按照约定向出借人如实报告影响或可能影响出借人权益的重大信息;

(5)确保自身具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还款能力并按照合同约定还款;

(6)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民间借贷借款人应该有哪些禁止行为?

(1)通过故意变换身份、虚构融资项目、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形式的欺诈借款;

(2)同时通过多个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

(3)在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4)已发现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含有违规内容,仍进行交易;

(5)法律法规和民间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活动。

民间融资的出借人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1)向民间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等信息;

(2)出借资金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

(3)了解融资项目信贷风险,确认具有相应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

(4)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

(5)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民间融资风险提示

由于资金出借过程中,可能将面临多重风险因素,因此在出借人通过民间融资进行出借前,应充分认识以下风险:

(1)政策风险

民间融资所属行业是基于当前的国家宏观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设计,因国家宏观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影响民间借贷服务的正常提供。

(2)信用风险

民间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对融资项目本金和收益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借款人因各种原因(如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可能但并不一定发生)无法或未能偿还借款本息,或担保公司未能及时承担担保责任(可能但并不一定发生),导致出借人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等而自行承担相应财务上的损失。

(3)延期风险

在借款到期日,当借款人未足额还款时,担保公司将进行追索,出借人有可能延期收到相关款项。

(4)操作风险

因出借人未能谨慎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或者设置的密码简单导致密码被破解,以及出借人在进行资金交易时未能确保所使用的操作终端、网络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导致账号和密码被他人盗取、使用,可能导致违反出借人本人意愿的资金交易或资金损失。

(5)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利率变动、资产价值波动等不确定的未来市场变化,在发生最不利情况下(可能但并不一定发生),可能不利于出借人实现期望收益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6)不可抗力风险

发生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的系统故障、设备故障、通讯故障、停电等突发事故,或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无法控制的事件,出借人有可能遭受损失。

※ 以上并不能揭示“民间借贷行业”的全部风险及市场的全部情形。

出借人请确保自身具备相应的出借风险意识、风险认知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项目出借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是否出借资金及出借资金的数额。

更多